机器人工程

时间:2019-05-29 11:11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17511

一、专业介绍

立足于南京理工大学现有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基础优势,紧扣制造强国战略,增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符合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目标,对促进南京理工大学迈向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将紧跟国际学科发展动态,面向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需求,重点聚焦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具有机械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由机器人结构设计、自动控制、传感测试技术等组成理论体系的基础;由工程材料和制造基础、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构成理论体系的辅助和补充;由机器人仿生机构与结构、并/混联机器人机构及其应用、特种机器人作战平台技术、军用机器人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可靠性和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应用等构成集成应用体系的主体框架;强化多学科交叉概念下的机器人学科的系统理论。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机器人系统的工程设计、开发及应用,培养适应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掌握各类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研发、集成应用、检测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技术,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方向有机器人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机器人、智能制造、自动化仪表、军工企业等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工程应用、生产运行和管理、技术支持、系统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三、 培养要求

1能力要求

1) 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机器人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具体的复杂机器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具体的机器人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所设计的方案可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具体机器人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具体机器人工程问题,开发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具体的工程实践和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具体的机器人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器人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的机器人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学分要求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的比例

通识教育课

必修

38

28%

选修

8

学科教育课

必修

34

20.7%

专业教育课

必修

72.5

51.3%

选修

12

毕业总学分(不包括4个素质发展学分)

164.5

 四、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

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 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1.理论教学

image.png

理论教学核心课程(带*号的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其余为专业选修课程)

 

 

2. 实践教学

image.png

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带*号的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其余为专业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