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心·聚力发展系列专访八】专访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院长柏连发

时间:2020-05-11 10:20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9510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击楫勇进在中流,站在接续奋斗的新起点,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党委宣传部现策划推出“聚焦中心·聚力发展”系列专访,邀请学校相关学院负责人,对本单位落实年度主要工作、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及为“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具体举措作深度解读,从而充分体现各学院如何以更强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来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记者:结合学校2020年工作布置会主要精神,请谈一谈今年学院的整体工作计划安排。

柏连发: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电光学院严格按照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要求,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实施路径、四份“答卷”和重点实施的“六大工程”,结合学校2020年工作布置会主要精神,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术交流六大方面,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紧迫性和前瞻性,制定了全年的工作计划,其中纳入学校层面重点工作三项,学院层面重点工作二十项。希望依凭学院全体师生的精勤不倦、拼搏奋斗,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电光智慧。

党建引领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2020年学院党建将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整体,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党建工作整体思路。二是突出创新,学院党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三是突出前瞻性,注重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特别要做好预测分析。四是突出针对性,结合电光学院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教职工队伍现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2020年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院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针对疫情期间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特殊情况,学院新建95个本科教学班、50门本科课程和58门研究生课程的在线教学资源,确保各项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

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行动指南。2020年学院将持续推进学科高峰和学科高原推进建设工程,谋划科学参评策略,促进三个一级学科协同发展,力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A类学科进位,提升“信息+”学科群建设治理体系。

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坚强保障。2020年学院将深化“引培结合”和“人才伯乐”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与人才引进广度,探索高层次人才蓄水池计划方案,特别是对35岁以下青年人才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空间上的保障。

科学研究是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2020年学院将瞄准国家重大项目申报和国家科技成果培育两大战略方向,扎实推进基础研究,扩大科研成果转化,统筹和优化各类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主动谋划国家级科研平台申报和建设。

国际交流是学院发展的新兴力量。2020年学院将依托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等平台,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层次和深度,同时结合学校江阴校区建设,探索性尝试异地研究院建设和国际化教育试点。



记者:处在全力实现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关键起步阶段,请谈一谈如何统筹推进防疫工作与学院的改革发展。

柏连发:电光学院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坚决执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实现了落实工作有速度、科技防疫有力度、把握信息有准度、传递信息有温度、解决难题有深度,有力保障了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了学院疫情防控和中心工作的“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一是落实工作有“速度”。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保证工作领导有速度。由学院书记、院长担任小组负责人,定期通过“钉钉”视频系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碰头会,通报疫情信息、研究防控举措、解决师生问题。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工作通告单》,保证工作布置有速度。将学校发布的疫情防控信息,梳理整合,编号后依次发布,通过《通告单》,及时传达上级疫情防控相关精神,提醒教职工做好各类注意事项。

二是科技防疫有“力度”。学院体温检测技术成为科技防疫重要力量。陈钱教授与隋修宝教授领衔的红外成像技术科研团队,经过四天四夜突击攻关,紧急研发出新型“人体体温异常检测热像仪”,该设备投入在学校一号门进行人体测温,严防发热人员进入校园,提高了校门管控效率。做好相关技术研究攻关,贡献防疫科技力量。左超教授、刘学峰教授围绕疫情防控中的急需支持技术,积极申报项目,开展科学研究,我也受邀请参与了学校疫情防控专项项目申报的技术把关工作,共同为科技防疫贡献电光力量和智慧。

三是把握信息有“准度”。精准掌握教职工动态轨迹。学院在疫情刚刚爆发后,就组织各系、中心填写《教师寒假行程单》,全盘掌握教职工的寒假去向、所待天数、往返行程、以及交通工具等,对基本信息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组织值班人员和物业定期巡楼,避免出现楼内人员聚集的现象。对科研任务较重需要经常出差的教职工,则及时协调,引导避免离宁。精准掌握学生信息动态。通过班级、党支部、课题组等网格化管理,摸清学生每日情况;对重点地区学生、心理特殊学生,单独建立QQ群、微信群,由辅导员每日“点对点”联系,确保掌握最新信息。

四是传递信心有“温度”。实施学院“云端党建”,传递组织信心。通过网上视频连线方式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学习中央和学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分享教师代表线上教学心得体会、畅谈“兰杉”志愿服务突击队成员工作感悟、学院心理站站长宣讲疫情防控心理调适指南等;通过视频会议讲授以“抗击疫情与党员担当”为主题的“云端专题党课”;通过“为先青年”微信公众号做好党员先锋事迹推送,鼓励广大党员师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定期关心师生思想动态,传递组织关怀。学院关注教职工思想动态,及时答疑解惑,倡导网上言论正能量,做好正向引导,倡导广大党员干部“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及时关心国内外重点疫区师生动态,传递组织温暖。对身处境外学生,学院通过“境外研究生关爱”微信群等方式交流联系,传递学校关心,掌握一手情况,做好心理安抚。

五是解决问题有“深度”。重点解决疫情期间学生就业难题。实行本科生就业“联动包干机制”,全体学生辅导员均冲到就业一线,每人包干负责1—2个本科毕业班级,通过电话关心、视频会议、简历制作指导、面试经验传授、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做到对每位学生的“情况明、动态知、对策准”。重点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网络资费不足问题。针对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安排,仔细梳理家中未安装宽带网络、且手机未办理足够流量业务的本科生,给予每人20G的课程学习“爱心流量补贴”。

针对开学工作,学院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安全思想认识到位。始终不折不扣落实好学校党委各项工作安排及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动员全体教职工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二是人员安排培训到位。通过线上开展疫情防护知识培训、防控技能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提升教职工自我防护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做好个人防护,提高疫情防控专业化程度。三是教学科研部署到位。建立了“电光学院网课教学交流群”,做好在线教学的网络统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开设互联网+远程控制实体实验,学生经预约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电路搭建,远程控制仪器设备,验证和测试实验结果。四是物资保障准备到位。利用特殊党费,采购消毒液、洗手液、红外线额温枪等防疫物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坚持“专人专用、明确责任”,做到科学分配、节约使用,确保物资满足日常上班需求。五是工作组织到位。前期返校毕业年级研究生各项手续办理,时间紧、人数多、任务重、要求高,全体辅导员加班加点,为每一位返校学子准备好“专属毕业材料文件袋”,分批次分发;安排返校研究生分批错峰经由专用电梯进入学院大楼整理个人物品,做好精准管控;在博士生返校当晚发放牛奶等慰问品,及时传递学院关怀。


记者:结合“十三五”以来学院发展情况,请谈一谈“十四五”规划的整体思路。

柏连发:“十三五”期间,学院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整体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国家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实现了跨越性突破,但在领军人才、科研体量、国际交流等方面仍有发力空间。

  展望“十四五”,学院将以学校发展愿景为指引,持续秉承红色基因,践行报国初心,深刻领会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从五个维度科学制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总体上,学院“十四五”发展思路可以归纳为:“聚焦立德树人主线,聚力学科建设主业,多维度协同发展”。争取到2025年,学院学科布局更加合理、优势更加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凸显,高端领军人才数量、科学研究水平有较大提升,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基本形成,一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信息领域多学科融合发展特色基本形成,为学校冲击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面对信息学科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学院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促进发展的举措,主要体现为“五大提升体系”

一是立足“立德树人”,打造一流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坚持培养信息领域“红色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彰显电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争取更多专业进入国家“双万计划”和卓越专业行列。建设一批在线精品课程,上线一批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打造一批“金课”。进一步打造“名师工作坊”品牌,完善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荣誉制度。

二是构筑学科高峰,打造一流的学科建设发展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1+3+6+N”学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信息+”优势学科群向一流学科群跃迁,重点推动光学工程学科跻身全国领先行列,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率先进入A类学科序列,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建设有序的学科管理体系,有力打造具有军工背景和满足行业需求的重点方向,进一步完善“项目进方向、人员进团队、设备进平台、成果进课堂”一体化学科建设模式。

三是矢志强大国防,打造一流的科研实力提升体系。落实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求,按照“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思路,推进精细化科研管理,促进人才和成果相互支撑,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研制、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格局,促进科研高质量发展。重点努力方向是实现国家级平台的新突破,结合先进发射、智能弹药、目标探测等领域筹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持续扩大基础研究规模,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在光电与信息等领域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四是依托优势学科,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引培体系。以构建一流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重点,对标世界一流学院师资规模和层次,构建灵活用人机制,畅通发展渠道,强化绩效激励,努力实现高层次人才数量有较大提升,重点在“四青”及以上人才项目上稳步上升,同时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片面做法,深化绩效考核和分类评价改革,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和博士后队伍建设。

五是“请进来、走出去”,打造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体系。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巩固现有合作优势,以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助力学校学科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争取和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与合作办学,提升学科专业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扩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公派出国(境)规模,博士研究生基本实现全覆盖。提升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持续扩大教师出国(境)交流规模,创办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加强对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培育,形成一批标志性国际合作成果。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在即将拉开帷幕的“十四五”征程中,电光学院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深落细落实,更加注重办学中的学术导向,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事务中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加快“院为实体”的改革进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增强师生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放眼未来,电光学院将继续不辱使命、上下同心,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目标逐步突破,力争在2025年前后实现“多元化、国际化,世界一流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在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中展现电光新作为。


院长简介:

柏连发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院长

开设了本科生《视觉与光电成像》、研究生《成像系统分析导论》课程,主持项目获评江苏省教育系统自制教学仪器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公开出版中、英文著作各1部,主编教材《现代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技术》获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课题2项、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培育项目1项,参与获评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现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目标特性、新型光电成像探测、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研究,共主持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委前沿创新项目课题、总装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1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件。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装备预先研究先进个人,入选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现任IEEE会员、OSA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专业组专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红外与激光工程》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