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时间:2024-05-31 11:23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19351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以学校原安全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所和含能材料研究所为基础,以服务国家重大安全战略需求为使命,按照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部署,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完善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建设,于2023年4月宣布成立。学院下设安全工程系、防护工程系、应急保障系、重要目标韧性防护研究中心等4个内设机构,建有安全防护与应急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现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安全工程、土木工程2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在籍学生618名,其中本科生208名,硕士研究生365名,博士研究生45名。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博士后12人,高级职称4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学院在组建和后续发展中邀请了杨秀敏院士、任辉启院士、王明洋院士组成指导专家团队,拥有何勇教授领衔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队伍中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入选者1人、第三层次入选者1人,霍英东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获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人,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1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1人,“香江学者计划”入选1人,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入选7人,江苏省双创博士入选4人。

学院办学历程悠久。安全工程系始建于1980年华东工程学院时期的云爆武器研究室,历经云爆武器-安全工程(319)研究室(1991-1999)、安全工程教研室(1999-2004)、安全工程系(2004至今)等三个办学时期。土木工程系源于1984年华东工学院基础课部下辖的应用力学系,历经应用力学系结构教研室(1987-1999)、土木工程系(2000年至今)等两个办学时期。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所始建于2016年,由2013年获批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院士为引领的新型研究群体,建有国家人防办授权的国内地方唯一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抗力性能检测平台。含能材料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的华东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历经火药工艺研究室(311研究室)(1984-2003)、含能材料研究所(2003年至今)等两个办学时期,是我国第一款导爆管产品的诞生基地、我国新一代洁净气体灭火剂-全氟己酮的研制单位,也是学校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的首个基层单位。

学院现有安全工程和土木工程2个本科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基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在火炸药及其制品领域对安全管理高等人才的需求,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以来3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源于1986年开始招生的固体力学专业(工民建方向),1993年正式创立建筑工程专业,1999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2012年和2016年先后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和“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15年和2018年先后通过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和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源于哈军工时期的火炸药安全以及工程爆炸防护,1991年和1996年获批兵器安全技术硕士点和博士点,随后因国家学科调整并入“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1998年申报并获批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1999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3年获批“安全技术及工程”(2011年更名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并升级为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安全工程”(2021年并入“资源与环境”)二级学科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2024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99年,2003年获批“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依托学校国防学科特色及优势,面向新时代国家安全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安全-防护-应急科技前沿,扎实推进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火炸药安全理论与应用、爆炸冲击效应与韧性防护、智能安全与应急救援保障、前沿探索基础研究等多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学院作为智能极端力学与防护技术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建单位之一,建有江苏省地下空间智能感知JM融合创新平台、中国民航上海审定中心共建驾驶舱防劫机试验平台、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抗力性能检测平台、爆炸物处置与安全防护江苏省公安厅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有工信部含能材料及其安全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与力学实验中心等教学平台,具有国内目前唯一的“隧道防护门整体抗爆性能”检测资质。

在课程教学方面,学院现已开设包括学科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等各类课程160余门,《防火防爆工程》荣获国家级一流课程、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荣获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弹塑性力学基础》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钢筋混凝土板爆炸毁伤虚拟仿真实验》入选南京理工大学首批一流本科课程。

在科研成果方面,学院自成立以来已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军科委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局安全专项、工信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40余项,承担其他各类科研项目及课题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转化10项),到校科研经费逾3亿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近两年已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科级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科研成果应用于10余个现役和出口武器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培养工作,2022年以来多名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荣获国省级荣誉50余项(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赛道研究生创意组金奖、第十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名学生还荣获江苏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国家奖学金、南京理工大学学业奖学金等支持或奖励。

学院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两大主题,以三聚焦三“+”工作法,推动思政工作走深走实。聚焦课堂主阵地建设,以“大师引领+” 激活课程动能,邀请院士领衔“润智讲堂”,邀请优秀院友擎旗“传薪座谈”。聚焦线上线下融合,以“宣讲队伍+”构建思政生态。组建以学工队伍、学生骨干为主的宣讲队伍,依托线上“安心微视界”栏目和线下军工十景、安全教育课堂等,深入开展思政教育。聚焦关键节点育人,以“主题教育+”深化价值塑造,在五四青年节、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特殊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24年学院思政育人成效突出,卞雷祥副院长获评第19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辅导员陈梦菲获江苏省思政技能大比武一等奖。

学院不断推进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在联合国爆炸品安全领域竖起了中国旗帜,首次牵头了由中国主导的非正式工作组,首次实现中国提交的非正式提案直接被联合国TDG采纳,牵头被联合国采纳爆炸品相关标准提案3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国际合作项目3项。

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国家培育安全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创新领军人才,就业升学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方面,学院近年来多位毕业生在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国家电网以及地市级应急管理局、公安局、高校、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任职。升学方面,学院近年来多位毕业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悉尼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安全战略需求,为国家培育安全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创新领军人才,为国家安全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专业介绍

· 安全工程

· 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