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以化学、化工和材料为基础,涉及火药、炸药、火工品、烟火剂等含能材料理论研究、制造和应用的军民两用专业。我校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源于1953年成立的“哈军工”火炸药专业,于2002年入选国防科工局国防特色重点专业,2012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2017年入选兵器科学与技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1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我校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以“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和“应用化学”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和工信部“含能材料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涵盖了推进剂技术、发射药技术、炸药技术、火工品技术、烟火技术、含能材料制造工艺技术、含能材料微纳米技术、反恐防爆技术、民用爆破器材技术、民用炸药技术和特种化学电池技术等研究方向。本专业学生经过系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强化的实践能力训练后,将具备比较强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以明显优势就业于国防工业、公安消防、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和军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防、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深厚的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火炸药、火工品、烟火技术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创新型工程技术精英人才。毕业生可在国防工业、公安消防、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和军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研究、科学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跨学科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
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能够在专业职业领域成功地开展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及相关工作,能够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在社会大背景下解决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实践问题,取得相应工作岗位的专业资质或职称,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表现出担当和进步,具有职场竞争力,成为工程精英和单位的中坚力量。
三、毕业生能力和学分要求
1.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化学、化工知识和材料学的基础上,学习含能材料、燃烧理论、炸药理论和含能材料应用技术等含能材料及其能量转换的理论和知识,并且在配方设计、合成制备、系统设计、工艺开发、性能测试、工程应用和安全技能等环节接受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综合运用、工程设计、性能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十二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特种能源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特种能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特种能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特种能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运用特种能源工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特种能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特种能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特种能源工程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特种能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特种能源工程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毕业学分要求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
交叉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安全技术及工程
六、专业核心课程
含能材料燃烧理论、炸药理论、含能材料化学工艺学、火工品技术、火炸药装药设计、烟火学、含能药剂技术和工程力学等。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现代工程认知实践、化工认识实习、含能材料实验、含能材料综合实验、烟火设计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