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专业由原投资经济学改设,1996年开始招生,2002年获批金融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建设。本专业拥有包括一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一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一流的教研团队,高级职称占比84%,博士化率81%。本专业依托理工科院校的综合优势,以高等教育“四个回归”为原则,“立德树人”为基础,“新文科”建设为驱动,主要采用“商学院”培养模式,融合金融学与数理分析、大数据等技术,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跟金融领域的前沿,注重金融与产业经济、公司管理相结合,特别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本专业拥有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经管院实验中心是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了的合作关系,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采用数理金融、理论金融、应用金融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和培养方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伦理素养,既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理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金融业务,具备金融业务技能,又同时掌握数据建模和金融大数据分析能力,熟练驾驭外语和计算机工具,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高新技术背景和一定学术研究能力,成为既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经济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又能顺利对接研究生学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生能力和学分要求
(一)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要求系统地学习金融基础理论、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知识,接受良好的运用相关理论和数理分析工具分析处理银行、证券与保险等业务的训练,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而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思想品德: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具有担当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学素养:具备中国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建设史的知识;具有科学素养、人文底蕴、文化品位和进取精神;具有家国情怀,能够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和惯例,具备职业伦理、职业认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3)学科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掌握较丰富的跨专业知识,并具有在不同领域融通应用和实践的技能。
(4)应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或相关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相应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和方案的政策依据、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5)创新能力:能运用本专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组织并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能发现、辨析、总结、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6)信息能力:具有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7)沟通表达: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宣传和推广能力。
(8)团队合作:注重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在团队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协作完成复杂性任务。
(9)国际视野:了解本专业国际动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具有文化自信,能尊重和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
(10)学习发展: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二)学分要求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依托的主干学科:经济学
依托的交叉学科:管理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金融市场学、保险原理与实务、金融数据分析、公司金融、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中央银行学等。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科研训练、专业写作、认识实习、金融学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