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发轫于1985年开设的工业外贸第二学位,1988年开设工业外贸本科,后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获批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国际贸易学及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点。目前,在本科及硕士两个层次均招收有来华留学生班。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依托学校理工科优势,本专业已形成以下特色:建成了一批省部级课程、省级重点教材、依托国家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的国际商务模式及跨境电子商务实验中心的实践平台组成的“三位一体”高质量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了一批由江苏省多家骨干专业外贸公司、大中型企业及新兴中小型外贸公司和金融机构组成的实习基地。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高,就业区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就业岗位上已由外贸、外资企业为主向国际物流、跨境电商及中国跨国公司等领域拓展,部分毕业生则选择继续深造并选择在科研院所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依托学校特有的理工及军工背景,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熟悉国际经贸规则,了解各主要国家经济运行和经贸政策,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国际客户,具有很强的开展国际商务能力及决策分析能力,胜任新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实务工作、政策及学术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
三、毕业生能力和学分要求
1.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及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经济学、管理学及信息技术等学科系统训练,具备系统扎实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及跨国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体系,并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及从事国际商务的业务能力。通过在本专业的系统学习,毕业生将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思想品德: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具有担当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学素养:具备中国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建设史的知识;具有科学素养、人文底蕴、文化品位和进取精神;具有家国情怀,能够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和惯例,具备职业伦理、职业认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3)学科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掌握较丰富的跨专业知识,并具有在不同领域融通应用和实践的技能。
(4)应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或相关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相应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和方案的政策依据、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5)创新能力:能运用本专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组织并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能发现、辨析、总结、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6)信息能力:具有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7)沟通表达: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宣传和推广能力。
(8)团队合作:注重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在团队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协作完成复杂性任务。
(9)国际视野:了解本专业国际动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具有文化自信,能尊重和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
(10)学习发展: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2.毕业学分要求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经济学
交叉学科:管理学,统计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法、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金融【英】、国际经济学【英】、国际结算【英】、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英】、国际商务写作【英】、国际商务谈判及经贸英语等。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科研训练、专业写作、国际商务模拟实习、电子工程实践、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