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车辆工程)

时间:2018-05-28 19:57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20014

一、专业介绍

车辆工程专业源于1984年的汽车设计与制造选修方向,1992年获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汽车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2000年按着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的要求更名为车辆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机械类本科重点专业建设名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具有二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本专业不断强化基础教育和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专业建设得到有力支撑,形成了军用暨专用车辆、车辆现代设计与分析、车辆电控与混合动力技术等鲜明的专业特色。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新技术公司从事各种与机械产品和车辆有关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产品制造、试验研究和教育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企业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车辆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 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整车开发、机电液系统设计、零部件生产制造、科学研究、生产 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五年左右的预期目标: 

 (1)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科学素养;

 (2)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整车开发、机电液系统设计、零部件生产制造、科学研 究、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3)具有继续学习能力,能够拓展自身能力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4)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职业道德;

 (5)具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能在一个团队中有效地发挥成员或领导者的作用;

 (6)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能力服务于社会。

三、毕业生能力和学分要求

1.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控制工 程、流体与热工学等基础理论以及车辆构造、车辆设计、汽车理论及车辆电控制等方面的专业 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其具有从事车辆设计、制造,试验、检测、运行管 理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

(1)工程知识: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车辆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车辆工程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识别和表达车辆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25足车辆整车及部件、电子/电气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车辆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车辆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车辆领域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毕业学分要求

image.png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依托的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依托的交叉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图形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科研训练、计算机语言课程设计、工程力学实验、模拟与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车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创新设计与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