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时间:2018-05-28 20:20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40532

一、专业介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源于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火箭武器专业,1963年改名为火箭弹专业,1997年调整为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火箭弹方向),是国内最早从事火箭武器及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之一。2010年创建以制导弹箭和微纳卫星设计及制造为特色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依托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国家双一流A+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制导弹箭总体及结构、微纳卫星设计与制造等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本专业有33位专职教师,其中教师博士化率91%,高级职称比例78%,具有行业工程背景的教师占94%,拥有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称号获得者1人,国防科技卓青人才2人。专业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科教融合,建有多个校企联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1个航空宇航实验教学中心等构成的多层次实践创新平台。

本专业知识构架以坚实的数学、力学知识为基础,以宽厚的飞行器结构、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飞行力学、飞行器总体技术等方面的飞行器设计专业共性知识为主体,兼顾具有南京理工大学特色的制导弹箭和微纳卫星技术,使学生形成在制导弹箭、微纳卫星方面独特的飞行器系统与设计融会贯通能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去国家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企业从事火箭导弹技术、航天器技术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知识面广、创新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在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国家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企业从事相关工程设计、教学、科研与技术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定位是立足国防、服务全国,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武器装备现代化重大需求,聚焦制导弹箭和微纳卫星设计与制造方向,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打造国防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毕业后五年左右的预期目标:

1)能够在航空航天领域成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2)能够在社会大背景下鉴定、分析、制定和解决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3)能够紧跟航空航天及相关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工作需求,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不断拓展自身知识和技能,具有引领发展的潜能;

4)具备沟通、合作和管理能力,在团队中能有效地发挥骨干成员作用;

5)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社会和国防责任感,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

三、毕业生能力和学分要求

1.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和计算机语言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力学、机械、电工电路、测试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空气动力学、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原理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系统设计、技术分析、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使用工程知识和现代工具开展飞行器系统总体设计、气动设计、结构分析与设计、航天器设计等方面相关的处理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当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航空航天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航空航天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航空航天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飞行器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航空航天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航空航天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航空航天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航空航天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航空航天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航空航天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航空航天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毕业学分要求

image.png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干学科和交叉学科

依托的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依托的交叉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六、专业核心课程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原理、飞行器结构力学、 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系统综合实验、飞行器制造工艺学、飞行器结构动力学。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C 语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模拟与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 设计、工程力学实验、飞行器系统综合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