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纳米材料与技术)

时间:2018-05-28 20:28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35100

一、专业介绍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是2010年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新兴战略产业专业,于2011年正式招生。2011年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材料类)建设支持,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审核。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哈恩院士和福克斯院士,依托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国际化科研育人平台:获批先进微纳米材料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微纳米材料与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纳米材料江苏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本专业背靠材料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支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在国际纳米科技前沿、行业需求战略引领等方面特色鲜明,具有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并于2022年推出全英文国际实验班。本专业2021年已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紧密围绕国家纳米产业、微纳米技术行业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重基础、宽口径、国际化”为指导,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研究和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瞄准纳米科技前沿,结合先进的国际化科研育人平台优势,对接高性能纳米结构材料、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纳米加工技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纳米材料与技术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特色引领、国际视野、稳中求进,采用“面向国际、科教融合、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勇于攻坚,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和综合素质全面的研究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学生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基础理论,微纳米加工技术等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善于独立思考、开拓进取,毕业5年后将活跃在纳米材料与技术相关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半导体芯片微纳加工技术等卡脖子技术等相关行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工作。

三、毕业生能力和学分要求

1.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纳米材料和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材料科学,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微纳米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专业/工程知识:学生掌握了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等自然科学专业知识和进一步深入学习及应用能力,了解所在的纳米专业领域的标准和规章制度,学生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获得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及纳米材料和技术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复杂的纳米材料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并能用于解决纳米科技领域的复杂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纳米材料等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的纳米科技领域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学生能够表达解决复杂科学技术问题的自觉意识,能够在新材料技术开发、新科学问题研究、科技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主动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的纳米科技领域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纳米科技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专业相关问题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因素。

4)研究:具有检索和阅读中外文献资料、对纳米新材料、新技术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运用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实验技能进行纳米材料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对复杂纳米科技领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培养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快适应工作的能力。在实验或工程研究分析过程中能够运用相关科学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复杂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研究。在实验或工程研究分析过程中能够表达原始数据收集与参数分析检验能力、数据信息分析综合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纳米科技领域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纳米科技领域问题展开分析、预测、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具有外语文献阅读能力,了解和使用文献检索工具,掌握专业技术软件的使用、分析模拟及应用,并了解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分析测试仪器的使用。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纳米材料与技术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复杂纳米科技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人文、社会、环境、健康、法律类课程或相关专题要有对学生在纳米专业领域应用的导向。科技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报告中,考虑社会、健康、平安、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纳米科技领域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针对纳米科技领域复杂问题的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原理。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区分是非的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社会公徳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作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徳和标准,履行责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根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根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9)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责任人的角色,具备合作与协调,组织管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沟通:能够了解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国际上的最新进展,熟练的运用英文就复杂纳米科技领域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学习水平与国际接轨,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好与英文相关的工作。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管理、技术、财务和人文关怀的领导能力以及决策和统筹规划的能力,能在工程领域和其他学科项目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能力。

12)终身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继续深造的潜力或创业就业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当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2.毕业学分要求

image.png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交叉学科材料物理化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纳米科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力学行为,纳米金属材 料及制备,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纳米加工技术,微纳米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材料工程综合训练,毕业设计,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科学 进阶实验,材料物理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