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心·聚力发展系列专访四】专访外国语学院院长赵雪琴

时间:2020-05-11 10:18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8668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击楫勇进在中流,站在接续奋斗的新起点,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党委宣传部现策划推出“聚焦中心·聚力发展”系列专访,邀请学校相关学院负责人,对本单位落实年度主要工作、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及为“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具体举措作深度解读,从而充分体现各学院如何以更强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来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全力开启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记者:结合学校2020年工作布置会主要精神,请谈一谈今年学院的整体工作计划安排。

赵雪琴2020年是十三五建设收官年,也是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外国语学院结合学校工作布置会精神,攻坚克难,推进学院发展建设,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设计规划十四五学科发展思路及目标。

 

党建引领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从严治党为总牵引,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按照学校党委《 南京理工大学全面从严治党评价办法》和上级关于学院党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标准和工作重点,建立工作目标任务表,制定路线图,扎实推进工作落实。

落实落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细落实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做到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措施上到位,管理上严格。”同时,在疫情防控的新常态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化危为机,实现各项工作正常化。

制度建设促进治理能力提升。以制度规范为切入点,提升学院治理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学院实际,以制度梳理、流程再造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工作依据和实施办法,构建权责明确、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闭环管理的现代治理体系。

精品文科建设推动学科突破。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丰富学科建设内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迫切需要文科复合型人才。新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企业对“语言+科技”人才需求上。目前,在外语学科下设语言技术本科专业几乎没有,高校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几乎是空白,因此该专业的设置能丰富本学科的建设内容,将文科人才培养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落到实处。

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培育本学科增长点。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需要向科学化和前沿化转型,利用数据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驱动语言、言语研究。本年度将完成学校精品文科建设,培育学科增长点。

以支撑支持为着眼点,服务一流大学建设。进一步明确学院在学校办学发展中的定位,以精品文科为牵引,以服务学校双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抓好基础教学,聚焦学科专业建设,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以智库建设为着力点,提升国别研究能力。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将以科研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为工作方向,坚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打造科技特色。建成服务于工信部、华东地区的中白科技合作咨询、人文交流合作及中白关系历史与发展研究的高端智库,提升国别研究能力。

全员育人培养中国情怀外语人才。以教管联动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教管联动实施办法》,促进教学和管理的协同、促进教师和辅导员的联动,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学院发展基础。以队伍建设为助推剂,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加大学院机关干部、各系部主任、书记的选拔培养力度,提升政治素质、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工作作风。

文化建设汇聚学院发展蓬勃动力。以文化建设为融合剂,凝聚强大发展动力。以团体活动聚集人、以表彰活动鼓舞人、以仪式教育感染人、以传统文化熏陶人、以体育竞技提升人,汇聚起学院发展的蓬勃动力。


记者处在全力实现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关键起步阶段,请谈一谈如何统筹推进防疫工作与学院的改革发展。

赵雪琴疫情发生以来,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力落细落实学校工作要求,通过视频会议、党政联席会反复研讨,出台各项措施,确保疫情防控与主体工作顺利开展。


 

(线上线下结合召开工作会议) 


(线上观看防疫思政大课)

攻坚克难,延期不延教、延期不延学。新学期伊始,学院坚持教学组织到位,技术指导到位,质量监督到位,在全院教师努力下,第一周283门课程悉数实现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全覆盖)

群防群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学院自123日起向全体教师下发外出安全提醒和疫情防控48字守则,同时按照学校《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实施办公区域封闭管理。结合学校要求和学院实际工作,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向全体教师发布众志成城,防控疫情--致全体南京理工大学教职员工的倡议书


(疫情防控落细落实)

千里共课,你同行。学院通过自行采购、联系捐赠为教师学生开学做好防护准备。为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保证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学院调节部分经费协调运营商给予学生网络流量补贴。学院组建各类人员联系群,关心海内外所有师生员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与温暖。


(暖心赠予送关爱)


记者:结合十三五以来学院发展情况,请谈一谈十四五规划的整体思路。

赵雪琴十三五以来学院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圆满完成学院十三五目标建立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既具有国际普适性又不乏特色的外语学科发展范式,办学能力位居江苏省工科院校前列。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们的学科层次较低、师资队伍较弱、办学成效不突出。我们任重道远。


十四五发展思路及目标:外语学科在信息化时代及国家四新学科发展的教育战略下既面临挑战也被赋予更多机遇。十四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将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学校精品文科建设为契机,以建设精品、发展特色为理念,从学科平台建设、学科特色凝练、专业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平台等方面着手,在十四五末达到学科水平进入全国前30%,外国语言文学满足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条件。基于此,外国语学院将:

开展跨学科合作,提升学科平台,形成学科特色。语言学科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的点聚焦于人工智能,要求语言学科主动适应新技术和新产业。外国语学院已建成校级“语言认知与言语科学究中心”,人工智能、医工结合、数字人文和国别研究等四个学科方向初具形态。未来五年将通过文理兼融、文工交叉、产研结合等手段,力争将其建设成省部级研究中心,四个学科方向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在省内领先,在全国具有影响力。

白俄罗斯研究中心是以理工合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院将在学校支持下,开展跨学科、多方向研究,将其建设成省部级智库并发挥智库功能。

应变求变识变,推进外语专业建设,深化公共外语教育改革。契合国家战略需要,打造本科新专业。依托学科平台,建设本科新专业以响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新文科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立足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在本研公共课教学及外语专业教学中重点强调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培养青年担当起文化自信的时代责任,成为跨文化交际活动展现中国智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学院将持续并深化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通过教师培训、思政课堂/课程建设等具体手段推进“立足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教学特色的确立。

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响应教育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通过完善信息化教学条件与环境建设,加强对慕课的建、用、 学、管,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引培结合,梯队蓄力,培育高层次师资队伍。学院一直以来高职称教师人数少,近年来加大了引进力度,但人才潜力与学院发展目标仍有差距。学院将通过建设资源池、分类机制、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争取能满足博士点建设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对现有师资,通过研修、高层次讲座、海外高校合作研究、教学科研项目培育等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及研究能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争取获批省部级团队一个,省部级人才称号三人次。

培养卓越国际化人才,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容。通过与海外知名高校达成学生联合培养协议,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通过与海外知名高校达成研究合作协议,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通过与海外知名高校达成课程教学合作协议,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加强与海外知名院校及国际知名学者的交流,拓展合作渠道,提升学院及学校知名度。

贯彻“三全育人”,培养复合型博雅外语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政治过硬、能力突出、富有特色的高层次复合型博雅人才培养新机制。以“学院人才培养联席会议暨教管联动制度”为特色,构建立体育人体系,形成育人合力。

重新界定新形势下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以中国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设立多种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思政为先、文理兼通、创新实践、面向世界”的复合型博雅外语人才。

院长简介

赵雪琴,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玄武区人大代表。兼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两次被评为南京理工大学教学名师,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不断开展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2005年、2007年主持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两项,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2011年、2015年、2017年获批三项江苏省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了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了课程评估方法,实现了融中华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编出版词典1部、教材3部、专著1部。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大学英语获批省级精品课程。2019年英语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研究主题围绕二语习得展开,学术研究与教学改革相结合。近5年,主持省级(重点)教改、为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教研与科研项目,发表CSSCI(扩)/EI论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