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

时间:2024-06-17 17:18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211

李鸿志

李鸿志  弹道学家。19375月出生,籍贯北京。19618月毕业于炮兵工程学院。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弹道学会主任委员等。1988-2000年担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国防科研、教学工作。创建“中间弹道学”学科,论证、建设并主持运行了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开拓“超高速电热发射技术”新领域,主持完成“工业爆炸灾害力学”、“流体边界层减阻与控制”以及“瞬态流场测试技术”等重点研究任务。先后获国家发明及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科技进步奖15项、“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兵器工业功勋奖”、“光华基金特等奖”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撰写论文、著作100余篇(部),培养博、硕士及博士后50余名。



王泽山

王泽山  含能材料专家。193510月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发展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威力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创制了我国独有的“远程等模块装药”,成果已在多种武器型号中装备。研究和解决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奖;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99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1); 201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1);2017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5部。



芮筱亭

芮筱亭  发射动力学家。19568月出生,籍贯江苏镇江。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1986年和1994年在南京理工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科协主席、发射动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央军委科技委委员(兼职)。

长期从事发射动力学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在国际上被称为“芮方法”,成为国际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之一;提出了弹箭高密集度设计、等起始扰动非满管密集度试验、发射安全性评估的发射动力学新原理与手段,提升了我国9项国家高新工程等13型重大装备密集度设计和试验水平与安全性水平。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陈  光

陈光  材料学家。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科协副主席。国家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荣获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留学回国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知识产权领军人オ等荣誉。

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与加工科学技术研究,在轻质耐热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定向凝固、非晶复合、钢铁及加工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重要创新性贡献。提出全过程控制定向凝固学术思想,发现定向凝固存在特殊现象,提出定向固态相变晶体取向调控原理,发明了液-固与固-固相变协同控制的晶体生长方法,突破了传统定向凝固技术只控制液-固相变的局限性,有效控制了凝固后具有复杂固态相变材料的最终晶体取向,实现了强度、塑性和高温持久性能的优异结合与跨越提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84件(含国际专利4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付梦印

付梦印  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196411月出生,籍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何梁何利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光华工程奖(青年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多个特种装备系统副总师,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主要从事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技术研究,在组合导航系统、高动态陀螺技术、陆用自主导航与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重点项目、基础加强项目、国家重大需求领域项目等多个项目,承担研制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系列产品,已出口十多个国家,为国家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力。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授权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


刘怡昕

刘怡昕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家,19413月生,1959年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学习,1964年毕业。198507月起,任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分院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等;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中共十四大代表;获政府特殊津贴

刘怡昕在精确制导武器运用、模拟训练系统和检测器材研制、提高武器作战效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果。特别是在武器运用与研制相结合方面做了开拓性工作。先后获24项成果获国家级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教学成果奖、21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出版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授权专利10项,主编教材10部。



杨秀敏

杨秀敏  防护工程学家,19426月生于河北省青县,著名防护工程专家、南京理工大学教授。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师从我国爆炸力学领域先驱郑哲敏院士和朱兆祥先生。毕业后先后在总参工程兵第三、第四研究所工作。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武器爆炸效应的数值模拟和防护工程的理论分析、系统论证等工作。率先完成了爆炸成坑及地运动规律的二维数值模拟计算。在触地爆炸效应的研究过程中,最先完成了爆炸成坑和地冲击波传播的数值模拟。提出了若干提高指挥工程战时生存能力的重要建议。建立了预测城市灾害的分析模型。致力于常规制导弹头击中目标后的爆炸冲击近区破坏效应研究。带领博士生编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爆炸冲击数值计算机软件包,建立了武器破坏效应三维数值仿真平台,完成了多弹重复打击安全防护层厚度等系列关键课题研究,为编制新版工程设计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等。



王明洋

王明洋,高技术武器毁伤与防护专家。1966年生于湖北省仙桃市,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军队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高技术钻地武器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建立了多种高技术武器工程防护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了从理论到工程应用和自主创新的跨越,为我军重要防护工程建设和新质防护力生成做出了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发表SCI/EI论文12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军标4部,出版专著3部。






外国院士

赫伯特·格莱特(Herbert Gleiter

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印度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首次提出纳米晶固体的构想,开创了纳米材料方向,引发并推进了纳米科技的发展。



霍斯特·哈恩(Horst Hahn

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陶瓷、纳米金属、纳米薄膜和纳米玻璃的制备、结构、力学、磁学性能的研究。



哈罗德·富克斯(Harald Fuchs

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进行自组装分子结构、纳米生物技术及针尖-样品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布兰卡(Branka Vucetic)

布兰卡(Branka Vuectic)  IEEE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终身院士(IEEE Life Fellow)、澳大利亚最高荣誉皇冠院士(Laurate Fellow),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第一批特聘外籍专家,中国国家“友谊奖”获得者,是无线通信、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和智能电网领域的世界级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