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人才培养(一)

时间:2023-06-22 14:49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23770


一流的人才培养,助力你的梦想启航



图片



南京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

建校70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培养两院院士15人,培养将军40余人,培养型号总师级的领军人物 400余人,4.5万余名校友奋战在国防战线。


图片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自我发展

学校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能力培养,构建以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为特征的“3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按照“通识、学科、专业”三个模块构建,知识能力体系按照“学术领军”和“行业精英”两种类型人才发展需求进行重构,支持学生根据不同发展路径选择课程和学习进程,实现“一人一方案”。

图片


基于“3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图片



学术研究型

“以学业促研究,以研究促学术”



一、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1、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

学校大力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完全学分制,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业指导,建立灵活多元的培养机制。

图片


2、课程学习

分为学科教育课、专业教育课、通识选修课

(1)学科教育课:

建立宽厚的学科基础,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体现相应学科门类下各专业的共同知识基础和素质要求

(2)专业教育课:

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大类内各专业进行专业教育的基础;专业方向课:突显专业前沿体现专业内涵、反映专业特色

选修课——拓展专业方向,实现本研贯通增强国际视野

(3)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课:为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身心品质、社会责任感而设置的一组平台课程

选修课:培养健全的人格、宽容的态度、开阔的视野、批判的思维,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图片


3、课外学习——第二成绩单

第二成绩单全面展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同学们尽快参与到校园生活中,助力成长成才。

图片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22年起,学校首次开设“鼎新创新人才班”,以“厚基础,重交叉,强实践,促贯通”为培养理念,采用跨学科融合性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由院士团队全程指导,为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1人


“鼎新创新人才班”坚持以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强化数理基础,厚筑学生长远发展之基;将引领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变革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融入课程,重构学科交叉融合知识体系;强化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施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相融合的本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最短8年可获得博士学位。

图片

王泽山院士为鼎新班学生授课


图片

学校校长、付梦印院士为鼎新班学生

讲授科技前沿专题课


“鼎新创新人才班”全程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汇聚优质资源,致力于在弹道前沿理论与技术、装备系统动力学、系统热管理与碳中和、先进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一体化智能制造等6个方向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图片

鼎新班学生参观国家级科研平台






三、学术研究开放平台

学校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依托实践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实验中心的体系架构,加快建设学术研究平台,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高比例深造成效

学校2022届本科生深造率为53.14%连续7年均超过50%,深造率始终位列在苏高校前三,保研人数950人,保研率23.59%,超60%攻读本校研究生,超98%攻读“双一流高校”。

图片

境内深造

图片


境外深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