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软件工程)

时间:2018-05-28 17:32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18387

一、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前身为软件教研室;1978 年设立计算机软件专业;2011 年,学院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计算机软件”专业更名为“软件工程”专业;2012 年,“软件工程”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4年,“软件工程”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6 年,“软件工程”连续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 年,软件工程本科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 年在“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终期验收中获评优秀,并于2021年继续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以软件工程学科为基础、以工业和国防建设为导向,把握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与软件产业需求,依托省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示范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中心 “IT人才实训中心”、“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社会安全信息感知与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研究实验平台和优秀的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团队,注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各行业从事软件研发及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国防领域的特色化软件人才。本专业融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设计模式等方面于一体,以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 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体现可信软件研究特色,培养具有扎实先进软件开 发和过程管理能力、适应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高级软件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毕业生可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大科研院所、国防等行业特色部门从事各种科研、 开发、设计、教学、工程应用、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高性能专用软件、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试验与研究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基础、专业技术及管理等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组织管理、合作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能在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研发或技术管理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而言,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包括:

1.具备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验,深入了解与软件工程领域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信息化需求,能提出专业的独立技术见解;

2.具有灵活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精通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综合应用,能够成为软件研发项目的核心骨干;

3.具有较为突出的创新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在综合考虑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复杂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具备管理工作团队及协调项目的活动能力,能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5.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应对科技发展挑战,掌握新兴技术,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1.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计算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计算机类专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复杂工程问题求解;了解国防及智能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核心基础与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方法和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背景、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判别计算机系统,尤其是软件系统的复杂性。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系统或者过程进行抽象分析与识别,并进行推理、求解和验证;能够针对具体的计算机软件领域复杂工程的多种可选方案,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给出具体指标进行评价,并获得有效结论;能够针对计算机软件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和描述。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计算机软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确立可行的基本思路和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分析、设计和开发。 

4)研究:针对计算机软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科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通过理论证明、软件建模、实验仿真等多种科学方法说明其有效性、合理性;针对计算机软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相关的工程基础实验验证与实现能力,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与对比分析,并对解决方案的实施质量进行分析,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了解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重要资料与信息的来源及其获取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及其他资源或信息检索工具,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证和文档编撰过程中,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软硬件及系统资源、现代工程研发工具,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掌握基本的社会、身体和心理健康、安全、法律、伦理要求等方面知识和技能,了解计算机软件领域活动与之相关性,理解计算机软件领域工程实践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开展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基于软件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思考和评价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掌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了解信息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问题的计算机工程尤其是软件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意识,能够理解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以及完成自己在团队中的充当角色的工作;具备多学科背景知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团队成员想法,并能够协调和组织。 

10)沟通:能够就计算机软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对计算机软件领域及其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跟踪了解,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软件工程管理原理、经济管理与决策等知识,并具备利用工具、 模型对复杂软件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了解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背景,以及当前发展的热点问题,我国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并适应新的热点或者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

2.毕业学分要求

image.png

3.个性发展学分

image.png

image.png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依托的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依托的交叉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分析方法与工程技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程序设计基础(Ⅰ)、程序设计基础(Ⅱ)。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C++课程设计、软件课程设计(Ⅰ、Ⅱ、Ⅲ)、硬件课程设计(Ⅰ、Ⅱ)、毕业实习、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