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

时间:2018-05-28 20:27 来源:南理工 浏览数:34566

一、专业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起源于上世纪 50 年代哈军工时期的光学技术与光 电仪器专业。1984 年为了满足现代及未来对测控、仪器、测试的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多个兵 器学科测试技术骨干建立了仪表与测试系统专业,1998 年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2008 被授予江苏省品牌专业,2002 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所属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一级学科 博士点授予权及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20 年获评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全国工程教 育专业认证。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教学环境条件良好。本专业具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控制 技术、精密机械、光学、智能仪器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多学科技术在精 密仪器及测控系统中的综合应用,突出仪器科学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承的依存关系,着力培养 掌握多学科技术并能服务于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就业于航空航天、兵器、电力、电 子、通信、交通、船舶、人工智能、机械、能源等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领域的研究院所和企业, 从事现代测控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防和国家经济重大需求,培养能够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解决测控技术相关领域的 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精神、沟通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全球视野,掌握测量与控制的 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不断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够在测量与控制、精密仪器与 机械、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

1)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技术和资源,独立或合作开展各种测控产品及系统 的研发、设计、生产、应用及经营管理工作;

2)履行并承担测控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能够在工作实践中综合 考虑社会人文、法律、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合理决策,能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3)主动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拓展国际视野,能够有效表达、沟通和合作, 承担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4)在测控及相关领域具有竞争力,主动跟踪、学习测控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能够 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拓展自身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

三、毕业生能力和学分要求

1.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本专业毕业生通 过四年的学习,完成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必要的学分,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测控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测控领域复杂的工程问题;具备解决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表述测控工程问题,建立测控系统数学模型。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门知识精准描述科学研究及工程开发中的复杂测控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特别是通过电子网络、期刊资料、学术论文等渠道了解相关的器件、产品、系统及技术的进展与前沿,并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具体的测控领域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判断复杂测控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测控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探求解决测控工程问题的多种技术途径。能够应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确定可行的测控工程问题的合理技术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针对极端环境下的复杂测控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单元(部件)或流程,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综合应用测控系统及精密仪器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分析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能够设计测控系统或精密仪器中的单元模块或工艺流程。能够设计测控系统,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影响。

4)研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极端环境下复杂测控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文献研究、调研,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展实验,正确采集实验数据。能有效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技能,能够针对复杂测控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测控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熟练运用各类搜索工具和技术资源获取、跟踪、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知识及进展动态,并运用计算机、工程绘图、数据分析软件等技术工具,正确表达要解决的工程问题。能够使用多种现代测控仪器仪表等专业工程工具,运用MatlabAltiumDesigner、有限元分析软件、C/C++MASMKeilPLC编程等软件/工具对设计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针对测控领域具体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选用或开发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的现代工具,仿真、预测和正确评估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测控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基于测控技术和仪器相关的技术规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合理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能够分析、评价测控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兼顾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相容性,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测控领域的工程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环保意识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在进行专业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综合评价测控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工程实践中能结合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履行责任。具备测控工程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职业道德,明确测控工程师在工程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对公众利益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践行。

9)个人和团队:培养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各种角色。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正确处理个体和团队的关系,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目标。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测控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客观描述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针对不同类型对象(业界同行或社会公众)实现差异化表达,通过口头及书面语言等形式,实现有效沟通、交流与反馈。及时追踪测控领域国际发展前沿、行业热点,能够结合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同国内外同行进行语言或文字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理解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管理及经济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将管理原理、技术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解决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决策中。能将测控领域相关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知识应用于多学科环境。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并应用新理论、新方法。

2.毕业学分要求

image.png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依托的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依托的交叉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电工学、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与测试系统、精密机械设计、机电执行器及控制、测控电路设计、测试工程学、精密仪器设计、智能仪器设计。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C++课程设计、测控电路课程设计、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精密仪器课程设计、传感器原理实验、智能仪器课程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