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钱学森学院在学校原有教育实验学院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而来,于2017年10月16日正式更名,是江苏高校中首家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冠名的荣誉学院。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创新能力,深厚的人文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学生,为其进一步深造、成长为未来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领军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模式为2+X (X为5-7)年制的本研连读。经过本科前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并共同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涵盖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计划),并最终进入导师所在学院的相应本科专业,继续本科后两年的学习。电子信息类本科前两年的课程设置以“宽口径,重基础”为特点, 在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应用及人文素养能力培养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学习支撑电子、计算机及自动化学科方向的数字、模拟电路等专业基础课程。后两年依据个性化培养方案,侧重导师选定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
以“全程导师制”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两年为学生配备“学习导师”,加强科学兴趣的培养和对专业方向的认知。后两年依托“专业导师”的团队和实验室,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及实施一年毕业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借助多维英语教学、聘请国外专家教授实施全英文授课、赴国外知名大学交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英语应用能力及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培养环节,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为学生后续进入本校或者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大类重视学生数理基础、科研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及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研讨式教学,参与科研及学术活动、国内外交流等,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科学素养及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全球化素养、公民意识等等。
本专业大类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利用数学、电路、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技术、软件知识等, 能够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继续深造,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逐步成长为这些领域具备卓越研究、设计、开发及组织领导能力的一流工程科学家。
三、培养要求
1.能力要求
本专业大类前两年面向电子信息、计算机和自动化专业领域,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电路分析理论与方法,文字的审美与应用能力,科技文献的检索与应用能力,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等。后两年则根据选择导师所在的专业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个性化培养,着力构建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及强化毕业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开展科研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通过演讲比赛,科技小论文交流会,定期的课题进展汇报,毕业设计开题、中期及结题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与演讲能力。通过聘请国外教授授课,举办学术讲座,支持学生参与国外(含境外)暑期学校,学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较好的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和服务意识, 具有质疑与求是精神;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良好的逻辑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具备良好的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
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相关实验技术, 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和较好的科研能力;
掌握文献资料检索与应用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全球化意识、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2.学分要求
课程模块学分 | 通识教育必修课 | 37 | |
学科教育课 | 45 | ||
专业基础课 | 25 | ||
专业方向课(方向一) | 18.5 | ||
专业方向课(方向二) | 13 | ||
通识教育选修课 | 4 | 指定选修 | |
必修总学分 (大类培养阶段) | 方向一 | 129.5 | |
方向二 | 124 | ||
毕业总学分 | ≥165 |
四、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交叉学科:材料科学工程
六、专业核心课程
A.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路、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雷达原理、电子测量技术、通信原理等。
B.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路、EDA设计、电机学、控制工程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软件技术基础等。
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基础理论、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软件课程设计、硬件课程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
七、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实验、综合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机械工艺实习、科技小论文研讨、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劳作教育等。